【聚焦“走出去”】 重磅出炉!《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

2019年05月08日  来源:凤凰卫视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境外经贸合作区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上,《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凤凰卫视联合制作,梳理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近年来的现状和发展历程,解析走向海外的中国经济园区发展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无”到“有”

开发园区: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


1959年,爱尔兰的香农开发区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开发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发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出口加工区颇为盛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开发区的总数已经增加到328个。

10年来,世界开发区迅速发展,开发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传统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重新复活与增加。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亿人通过快速工业化提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摆脱了贫困。各类经济区已成为启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快速工业化进程,实现持续的工业多样化和升级的重要工具。


从“内”到“外”

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9月,中国企业在4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113家合作区累计投资366.3亿美元,入区企业4663家,总产值1117.1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30.8亿美元。

问答Q1


什么是经济园区,经济园区有哪些类型?中国的经济园区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世界银行2008年的一份报告将经济园区分成5种:首先是自由贸易区,有的也说这是自由商务区,通常都有园区的篱笆或是院墙,有免税区,有厂房,仓库,贸易设施,转运设备和再出口的流程体系。

蛇口工业区是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最早尝试。蛇口工业区建设首先着手于工业区的基础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借鉴国外的“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经验,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设备,内外结合,发挥优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个以航运工业为主体,以轻工业、饮食旅游服务业为附属的多元化的,产品外销为主的工业区初具规模。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中国园区,不是一个纯粹的工业生产的地方,它是一个综合体。它用工业带动的不光是创造就业,还带动商业地产,或者整个一条龙的服务业的发展。”

为了顺应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需要,2006年中国商务部发布《境外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基本要求和申办程序》后,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等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问答Q2


中国境外经贸区的建设可以给东道国带去哪些好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者在海外建设经贸园区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又如何在海外可持续发展呢?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是中国和有关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过东道国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引擎,有力推动了东道国工业化进程。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大多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强调,融资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报告建议,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运营者和中国金融机构都应该探索新的途径来克服这一挑战。

境外经贸合作区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周期长,如何盈利,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报告为中国境外经贸园区开发者、运营者提供实用指南,提示园区开发经营主体,要考虑国别选择、区位选择、发展规划、收入来源以及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等重要因素,以保证经济可持续性。



返回列表

下一条:【投资指南】干货!美墨加协定之“原产地”

上一条:【走进墨西哥】这就是墨西哥 之五

投资泰国